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管理 >> 最新动态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

2016/3/22 10:20:33人浏览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学院 何楚婷

        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大学生人生的导师,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明显有别于以往,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行为多元化趋势更为明显。面对新形势、新学情,辅导员也必将面临新问题,这就决定辅导员必须要针对“新问题”而采用“新方法”进行学生管理。学生管理纸上谈兵容易,但回归到实际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工作热情不高,效率低

        在相当一部分人眼中,辅导员扮演着保姆的角色,在学校中的地位偏低,因此大部分人均认为辅导员这个岗位发展空间不大,因此辅导员的情绪也比较消极,工作热情不高,甚至缺乏责任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管理的质量。此外,辅导员要负责管理好几百名学生,工作量非常大,且问题繁琐复杂,如此一来,辅导员就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学习更是难上加难了,再加上很多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晋升、奖励等机制不完善,导致其工作热情不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低。
        2.管理能力及经验不足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担当着组织者、管理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但从目前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可以看出,很多辅导员所学的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完全挂钩的,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普遍缺乏学生管理经验,这就给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3.管理方式不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问题”学生愈显普遍,且“问题”更是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面对新形势,辅导员应针对“新问题”而采用“新方法”进行学生管理,但有些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仍出现传统的问题。如,部分辅导员一味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心理沟通和心理问题的疏导更是很少涉及;辅导员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没有秉持公正客观的原则,而是偏私或者态度比较生硬,没有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影响教育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管理的策略及建议
        1.实施多样化的科学管理
        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通常是“放任式”、“封闭式”管理,实行的评价方法也是单一的。但随着社会的变化,辅导员的管理模式、评价方法都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的管理方法。
        民主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用民主的方式“公平、公正、公开”地产生学生自我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发挥民主作用,利用学生的力量来组织、管理学生。但同时为了避免有些学生管理工作者出现徇私或者不作为的情况,因此在运用民主管理时,也要结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管理人员进行更加严厉的约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时也解放了辅导员的双手,让辅导员腾出更多时间去监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人在2013级汽车电子技术班就是运用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班上的班干都是经过民主选举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且在后续的班级管理中,每个月都进行一次班团干培训,在培训中听取班团干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要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还要赋予班干一定的权力,例如考勤核对,但是在赋予班干权力之余,还对他们进行更严格的约束,例如规定班干迟到、早退、缺勤按三倍计算等,长期下来,班上的日常事务就在班干中消化了,辅导员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事情的处理。
        2.平等地对待学生
       传统的评价模式都是单一的,更多情况下是以成绩衡量学生的层次,便出现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但在新时代下,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更应以多样的方式、方法去评价学生,在兼顾“优等生”与“差生”的同时,还要顾及中间层次的学生,毕竟中间层次的学生是占多数的,如果辅导员忽视了中间层次的学生,这种中间层次的学生往往会容易走下坡路,增加班级的管理难度,甚至造成班级管理工作无法进行。本人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反对“顾两头,忽中间”的做法,因此规定自己每个星期多要找中间层次的学生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并没有忽视自己,至少辅导员还记得“我”,增强学生的自我存在感,归属感。
        3.多鼓励,少批评
        从心理学上讲,教育管理学生应“多鼓励,少批评”,利用学生身上的积极情绪去抵触消极情绪,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设定出自己奋斗的目标。笔者依然记得系主任曾说的一句话:“作为教师,就要服务学生,对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要以教育为主,多鼓励,少批评。”因此本人在工作中也是秉承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服务”学生,平时对一些旷课比较严重的同学,通常都是优先采取鼓励的原则引导、教育学生,若再犯,便会联合家长、社会共同引导、教育学生,在不损害学生自尊心之余,使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他的关爱。
        4.做好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