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要闻

古风悠扬约莲池,风雅珠江遇知音——珠江学院成功举办第一次雅集

2019/5/14 17:06:38人浏览

乙亥年四月初七,珠江学院第一次雅集会在学院后山莲花池成功举办,一场赏心悦目的雅集活动呈现给大家。本次雅集由教育学院龙林老师负责统筹和策划,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此次雅集得到了董事会、夏连虎副校长的大力支持,教育学院刘本武副院长参加了雅集,并亲尝学生烹煮的点茶,闻香,听琴,赏雅舞,并给于参加雅集的学生们极大的赞赏。

古人说雅,出自诗经,后有雅集,专注文情,对诗共盏,不负雅兴;今有雅集,力求创新,既有传承,也有革新,共邀才子,相聚相请;不求大雅,为表才情,虽是陋室,有友为乐,纵是幽潭,雅兴既清。

取材制宜为表心境,除尽陈烦之事,端坐亭轩,漫步幽迳,

物有高低不出言表,人有雅俗不彰行为,只为身处滚滚红尘中,留一清静,共饮清茗,

端坐互问,相述闲情……

 

琴韵(17中药2班.嘉辉诗)

乐有管弦,听者自悟

箫声犹幽,沁沁绵长,丝丝琴声,跃入心头

箫音犹锦萦轩亭,相诉心境吐息间,前驻枉凝眉上曲,

后有悲霞映翠夏。

琴符旷旷鸣幽潭,指尖轻动意境来,出水芙蓉随漫摇,

水伴徘徊展朱颜。

美乐各显色,不可尽数来,君听是笛音,还复琴箫中。

     鍥剧墖3.jpg

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修的科目。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讲琴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代言人。“抚琴弄萧、吟唱诗词、感古韵之美,享半日之闲

此次雅集乐器的主角为17级中药学的郑凯帆,佛山南越古琴社传承人,热爱音乐,习古琴,受家族乐器熏陶近十年,师从家父南悦先生,学习岭南派古琴。已能熟练弹奏古曲《凤求凰》、《关山月》,且弹奏移植曲左手指月。有琴忘富贵,无意求神仙。同时学习竹笛洞箫已11年有余,师从徽派笛艺传承代表人余占友先生。郑凯帆时刻以一名琴者,笛者的标准要求自己“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乐音:

18级学前教育的黄奕纹,来自广东揭阳,喜爱古风乐曲,沉迷国风意蕴,接触传统文化三年,学习古腔戏曲两年多,戏曲一词始见于《水云村稿》中〈词人吴用章传〉,而后传承至今,且听宫商角徵羽的声韵,品生旦净末丑的意味,以白纸一张为底,添传统国风为衣

插花(17中药2班.嘉辉诗)

花,映心者也;弄,巧心者也;赏,悦心者也

娇开当季,碧叶依条,举盏漫摆,一画伴乐已自成

文竹细细,昙华漫开,翠紫相伴,问名不知应随心。

鍥剧墖8.jpg

插花始于六朝的时候,是作为礼佛而出现的,在宋代,插花变成了生活的雅事。在民间,书斋插花,厅堂插花随处可见,风雅变成了人们生活的日常。

本次雅集花席的负责人为18级风景园林设计谢浩毅同学,来自广东汕头,喜欢游山玩水赏风景,家父是汕头八大花痴之一,深受家父影响深入学习了解园林,专业学习盆景3余年了。“一草一木皆入画,一荣一枯皆意境”取材于学校后山,盛也美,叶也美----

 

点茶(——引-唐  元稹)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鍥剧墖7.jpg

茶因人而添香,人因茶而增色,说到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它所营造的唯美意境,传达着悠久的东方神韵。本次的茶艺,由16级已经毕业的张泰盛同学展示了宋代点茶。在宋代,“焚香、点茶、插花、挂画”被称为“文人四雅”。十年努力习茶、精湛的茶艺,考取高级茶艺师的张泰盛同学此次风尘仆仆参加雅集为的是茶艺文化的传承。“温杯、调膏、注水、击拂”每一个动作都安静有序,洗净铅华,只有心底的声音静静地与茶对话----

余秋雨说,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而对茶人来说,一壶清茶便可。

 

焚香(17中药2班.嘉辉诗)

云气缕缕起坛炉,青烟飘飘绕梁柱

和风香气送旅人,绿草静潭惹人驻

洁瓷坛里,郁芳已置,漫燃烟气,芬馥凝出,

伴琴犹应,随花映景,听箫鸣曲,助茶拟赋,

香气自无形,幻境犹进入,真假应不辨,虚实各领悟

鍥剧墖9.jpg

   香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生活艺术的升华,以香之名,可悦己、养生、养心。一炉初热,暗香浮动,若有似无,中人欲醉;在美好的莲池边,伴随着清风蛙鸣,盘坐案前,焚一炉香,让浮躁的心在一缕青烟中归于平静。

 

古舞

夏日荷花开

水面清园

风荷依依

是否已到采莲时?

着一身青涩的水袖

舞一曲《菩提揭》、《牵丝线》
便仿佛看到古时的荷塘里

少女划船轻笑

如夏日爽朗

恰如这大学豆蔻年华。

鍥剧墖11.jpg

 

汉服

着一身汉服

以华夏最美的身姿

吟诵一首遥远的诗经

层层叠叠的声音

似是从远古传来

穿越千年

诠释传承的意义。

    古有兰亭之聚,会于会稽山阴。今有珠江学子,雅聚于莲池。虽是相聚两时辰,但已胜常伴矣,小小花絮,不免看出彼此间的心意,更能看出为此活动前所作的准备,照片给我们留下回忆,相隔多年,亦会重新拾起,更让我们期待下次的相聚!

 

 

(文/教育学院 龙林 嘉辉 图/谢慧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