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教学 >> 教学内容

胸廓及肺部评估

2018/4/20 10:30:36人浏览
项目名称
 胸廓及肺部评估
所属实验课程
 健康评估
学年度
 2009-2010
学期
 02
专业分类
 护理学
关键词
 null
实验要求
 选修
带课教师
 李春、宋阳
实验目的
 1.了解胸部体表检查标志。 2.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基本身体评估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 3.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4.掌握胸廓及肺部评估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基本描述
 (一)胸廓的体表标志、划线与分区 (二)胸壁与胸廓 (三)肺部检查 1.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及节律。 2.触诊: (1)呼吸动度 (2)触觉语颤 将两手掌的尺侧平贴(不可用力按压)在胸廓的对称部位,嘱被检者用高低,强弱及长短一致的音调重复慢数“一、二,三”或用同等的强度重复发“yi”长音,即能感到震动,称为触觉语颤。应注意正常人语颤的情况。在胸廓上下及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以了解其是否增减。 (3)胸膜磨擦感 3.叩诊 (1)叩诊方法 肺部叩诊时,被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肌肉放松,呼吸均匀。检查前胸时要挺胸,检查背部时头向前略低垂,躯干稍向前弯,两肩下垂,必要时两手轻抱对侧肩部或肘部,也可采取两手掌抱在头枕部。 检查者叩诊力量要均匀,轻重适宜,顺序由上到下,自肺尖向下逐个肋间隙进行叩诊;左右对比、上下对比,注意叩诊音的改变。 注意靠床部位的音响较浊,注意不同部位的脂肪,肌肉、骨骼以及心脏和肝脏对叩诊音的影响。 (2)肺部的定界叩诊:肺上界、肺前界、肺下界及肺下缘移动范围。 肺上界叩诊:自斜方肌前缘中央部开始叩诊为清音,逐渐叩向外侧,当音响变为浊音时用笔作一记号;然后转向内侧叩诊,直到清音变为浊音为止,此清音带的宽度即为肺尖的宽度。正常约为4~6cm,右侧较左侧稍窄。 肺前界叩诊:正常的肺前界左缘相当于心脏的绝对浊音界,其右缘沿胸骨右缘。 肺下界叩诊:被检者平静呼吸,沿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下角线自上而下进行叩诊,由清音转变为浊音的界限即为肺下界。 肺下缘移动范围叩诊:在平静呼吸时,沿两肩胛下角线进行叩诊,叩出肺下界,用笔标记之;嘱被检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重新测定肺下界,标记之。再嘱被检者深呼气后屏住呼吸,再标记之。正常人两侧肺下界上下移动范围,距平静呼吸的肺下界上,下各为3~4cm,即上、下两标记相距6~8cm。 4.听诊 (1)听诊的方法 听诊前先教会被检者作正确的呼吸运动。嘱其微张口作均匀而稍深的呼吸。听诊的顺序是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由前面向侧面,最后检查背部,同时进行两侧的对比。 (2)正常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混合呼吸音 (3)异常呼吸音 (4)罗音 (5)听觉语音 (6)胸膜磨擦音
该实验涉及到的
主要仪器设备
 null
实验总人数
 93
每组人数
 15
实验学时
 2
是否特色
 否
实验地点
 大学城护理楼528健康评估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