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则海,男,1968年1月生,教授、博士;东北林业大学博士毕业,在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从事生态学、植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国生态学会会员,广东省生态学会会员。
讲授普通生态学、植物学、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生物统计学、环境统计学等5门专业课,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生态与人类社会、现代科学技术概论3等3门全校选修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优良。指导青年教师1人、本科毕业论文57人。主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发表教研论文6篇、主编教材1部;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1项。
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态学。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专题1项、广东省科技厅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2项、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1项等科研项目。
以甘草为研究对象,发现人为扰动对甘草的甘草酸、甘草黄酮影响显著,研究了生活史型分类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建立了植物生活史型定量划分方法。
以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发现支持物、缠绕密度、攀援角度、攀援时间等对藤本植物的生物量、生理生化指标、化学成分及化感潜力等影响显著;提出了植物生活史型划分及其权重配置的新方法,确定了适于藤本植物生活史型划分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对藤本植物行为生态学机理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上述研究成果丰富发展了植物生活史对策理论,在理论研究和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
发表学术论文38篇,出版专著2部。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广东省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肇庆市科学进步二等奖、肇庆市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各1项;校级科研奖励6项。
赵则海博士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校级培养对象,肇庆学院首批及第二批学术带头人,肇庆学院首批科研创新团队生态学团队负责人,被聘为西南林业大学植物学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