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改 革 特 色
(1)本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面向全校性的基础课和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团队的课程群有一共同的特征就是:“强调实验能力、突出创新能力”,所有课程都有实验课与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群分层次形成了“重基础,重素质,重能力,重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实验与实践教学特色。
1)实践课程建设六字方针
制订和建立了“自制、自拟、开放”的课程建设方针和教学体系。教师自制教学仪器,学生自拟实验方案(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立 足省级物理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行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了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2)建立多层次创新实验教学平台
结合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省级精品课建设,突出学生为主体,建成了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创新实验教学平台。它们是:面向全校近二十个专业的基础实验平台、面向全校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以及面向学生技能提高层次的创新平台,构成了依次递进的功能。从而形成了台阶递进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发挥了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实践教学功能。
学生利用上述平台开展创新型实验课题,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全国“挑战杯”和省级、校级的实验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团队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6项,校级5项;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各类竞赛,获奖15项。
(2)运用“大学物理移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考、练”教学模式改革,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获得学校第九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团队在完善大学物理资源共享课课程网站基础上,建设完成了“大学物理移动学习平台”,丰富了教学资源与手段。平台具有以下特点:支持多终端同步学习、灵活的移动微课学习、便捷的移动化教学软件、智能在线自测。
大学物理移动学习平台支持PC与移动端的同步学习,提供Android、iPhone等智能手机终端的学习实现,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建设,强化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智能在线自测系统,教师进行智能组卷或人工组卷编辑试卷,学生进入试卷测试完后,系统自动评卷评定成绩,学生即时查分获得反馈。
(3)团队加强“双师型”导师队伍培养。
“双师型”导师队伍培养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年至2018年共安排2位老师参加智能机器人相关培训活动,还有1位教师参加华南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技术”培训。团队安排2位教师参加关于“新型网络技术与教师职业发展” 的培训。
经过跨学科培训,教师接受新知识,拓展其专业内涵,促进其专业结构更新、演化及丰富。团队在智能机器人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团队教师承担智能机器人创客基本训练(广东省教育厅立项创新创业课程);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6项,校级5项;团队获得两项外观设计专利和四项实用新型专利;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各类竞赛获奖1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
团队教师培训情况 | ||||
序号 | 姓名 | 培训内容 | 主办单位 | 获得级别 |
1 | 于凤梅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 | 武汉大学 | 武汉大学 结业证书 |
2 | 周丽萍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 | 武汉大学 | 武汉大学 结业证书 |
3 | 欧智贵 | “新型网络技术与教师职业发展”培训。
| 中山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省本科高校物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 | “新型网络技术 与教师职业发展” 培训 |
4 | 于凤梅 | “新型网络技术与教师职业发展”培训。
| 中山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省本科高校物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 | “新型网络技术与 教师职业发展” 培训
|
5 | 欧智贵 | 工业4.0系列课程—机器视觉最新技术与实践” 高级培训班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训点 | 工业机器人技术 及应用(高级) |
6 | 郭建军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工作委员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培训中心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 教育技术二级 |
7 | 王克强 | “智能制造与工业机器人技术” 相关智能制造专业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班培训计划 | FANUC机器人授权培训中心(华晟经世) | 程序员A |
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6项,校级5项;团队获得两项外观设计专利和四项实用新型专利;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各类竞赛获奖1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
团队成员指导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学生负责人 | 指导老师 | 级别 | 年度 |
1 | 智能健康设备 | 杨晓生 | 王克强 | 国家级 | 2015 |
2 | 基于webcam的家庭智能培养箱 | 刘敏华 | 王克强 | 国家级 | 2016 |
3 | 智能花圃裁剪机器人 | 李灿森 | 郭建军 | 国家级 | 2017 |
4 | 基于“互联网+” 的智能模块化大棚系统 | 沈之杰 | 王克强 | 省级 | 2017 |
5 | 基于双目视觉的履带式移动茄子采摘机人 | 苏家豪 | 欧智贵 | 省级 | 2017 |
6 | 智能植物墙 | 钟镕锴 | 于凤梅 | 省级 | 2017 |
7 | 基于深度学习多特征提取的车牌号识别系统 | 张冠斌,陈子峰 | 陈红斌 | 省级 | 2017 |
8 |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鱼缸 | 杨尘宇 | 李伟 | 校级 | 2017 |
9 | 自动分类垃圾桶 | 郭楠鑫,何泽仁 | 郭建军 | 校级 | 2017 |
10 | 智能声控垃圾桶 | 邓宇宁 | 郭建军 | 校级 | 2017 |
11 | 基于单片机的小型楼顶养植自动控制系统 | 罗鸿基 | 欧智贵 | 校级 | 2017 |
12 | 基于单片机的棚内智能监测装置 | 黄俊鹏,郭立斌 | 欧智贵 | 校级 | 2017 |
13 | 基于人工智能的柑橘分级分拣系统 | 李倬铭 | 王克强 | 国家级 | 2018 |
14 | 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大棚智能灭虫器 | 连桓璋 | 陈红斌 | 省级 | 2018 |
15 | 森眼——森林卫士 | 许振楚 | 于凤梅 | 省级 | 2018 |
指导学生获得专利情况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发明人 | 专利号 |
1 | 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的高适用性智能温室大棚 | 实用新型专利 | 王克强,沈之杰,刘敏华,林嘉良,李倬龙,钟浩龙,郭建军,欧智贵 | ZL201720563467.6 |
2 | 一种低功耗执迁移性水稻虫害图像采集装置 | 实用新型专利 | 王克强,林嘉良,郭建军,欧智贵,李伟,陈红斌 | ZL20172056123.3 |
3 | 农用飞行器的减震水箱 | 外观设计 | 郭建军,李灿森,王克强,陈红斌,钟镕铠,余臣坤. | ZL201830111533.6 |
4 | 一种农业飞行器的减震水箱 | 实用新型 | 郭建军,李灿森,王克强,陈红斌,钟镕铠,余臣坤. | ZL201820058665.1 |
5 | 一种碳纤四轴飞行器机架 | 实用新型 | 黄国盛,郭建军,王克强. | ZL201721487192.9 |
6 | 碳纤四轴无人机 | 外观设计 | 黄国盛,郭建军,王克强,李灿森,余臣坤,黄湘淇. | ZL2017305471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