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课程介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介绍 >> 课程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05方案”)确定的是高职高专学生必修的2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终身受益的一门指导性课程。它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一起,构成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是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本课程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具有明确定位,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自觉性,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人才的任务。

1、课程沿革

2001年,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的要求,开设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两门课程;2003年,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纳入教学内容,“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改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2006年秋季开始,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05方案”实施方案,把以上几门课程整合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从根本上解决了教材和教学中存在的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各时期成果人为地割裂而导致课程繁多的问题。教师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点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07年,该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89月起,把科学发展观纳入教学内容,课程名称更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2年该门课程通过广东省优质课程验收,2014年被立项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课程。

2、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正确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1)课程知识点

 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及其精髓。

 ②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体: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初级阶段论、改革开放理论。

 ④理解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布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⑤理解和把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理解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

2)课程能力点

 培养和提高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发展规律和特征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分析回答现实问题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和总结实践经验的能力。

 掌握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方法和提高学习专业的能力。

3)价值观要求

 理解和懂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和信念,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重点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形态。课程教学包括54学时(其中6学时为自主学习)的理论教学与18学时的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上,根据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把知识的基本结构框架优化整合为三个教学模块,各教学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反映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有效地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上,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从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案,提出不同的实践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详见实践教学设计)。具体安排如下:

4.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教学

专题名称

理论教

学时数

实践

教学

实践教学时数

自主

学习

第一模块:总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2学时

 

 

 

 

 

 

 

 

4学时

 

 

 

 

 

 

精读指定文献,撰写读书报告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4学时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学时

 

第二模块:毛泽东思想的三个特殊理论成果

第一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学时

第二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学时

第三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3学时

 

第三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基本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3学时

 

 

 

 

 

 

 

4学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4学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动力

4学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7学时

第二讲祖国完全统一与国际战略       

5学时

第三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8学时

 

时事新闻述评

 

认识实践

4学时

假期社会实践

 

体验实践

6学时

(假期)

合计

 

48

 

18

6

 


5、教学理念与方法

为使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加强学生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信仰”、“信念”、“信任”和“信心”,根据本门课程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和课程目标,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联系当代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在教学理念上坚持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系统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终结评价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提高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合理设定知识、能力、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推行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七化”教学模式,使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教学实效。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亲身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广大人民群众在平凡的岗位表现出的高尚情操、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增进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坚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的理想和信念,提高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

6、课程考核

在学习评价上,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正确处理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关系,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考核方案设计:100%=自主学习20%+社会实践30%+理论考试50%

自主学习考核内容包括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任务完成情况)、作业情况等。

社会实践考核包括任务参与的积极性、完成情况及效果等。